展覽前言
桂林,似乎就是從大自然的實驗室裡,用地幔之火和岡瓦納大陸的土退去海洋之水後形成的一塊寶石礦藏……
這片已經從海底緩緩冒出來的礦藏,經歷了顯生宙的古生代到中生代的漫長歲月,在約七千萬年到三千萬年之間,退去了海水的地貌繼續接受水的洗禮,一切都來自於水的作用——山的演變就如同一個有機體一樣,水的浸潤使桂林的土地具有了活性的特徵,就像是土地和峰群內部發生的內分泌機制,水在它的內部滴落、流動,使岩層的肌體內部變成發酵的乳酪一般,形成一個個的溶洞;而地表的樣貌則像是一大塊被水浸泡過的肥皂。逐漸的,它們如同一大群發育期的少女胴體;綠樹青草為多姿的山峰披上漂亮的外衣,河流環繞其間,每天,太陽劃過這片土地的上空,映射出雲霞和山峰的影子,夜晚,明月高懸,使這片千姿百態的土地宛若仙境。
桂林,終於如少女一樣發育成美麗之地,如寶石一般散發出迷人的光澤,美麗的形態,似乎變成了一種養分,與春天的晨霧和夏天的雨水一道滋潤著這裡的一切生物,於是,桂林必成為生機勃勃之地。
然後來到了約兩萬年前,終於迎來了我們的智人祖先的登場,人類遷移到桂林這一片土地,幾乎是無條件的接手了大自然實驗室的成果,在這個遍布著石鐘乳溶洞的群山之間選擇穴居,就這樣,那些在山間追逐野獸的獵人與在江上泛舟的漁夫輪番上場,經過一代又一代的合力,終於把人力實驗(農漁林牧)加諸到自然實驗室的璀璨寶石上,而且,改換這塊土地的外貌的作用力不僅僅是來自於生產勞動,更多是來自於人類的認知和定位上面,因為,只有人類這種擁有心智的物種,才能夠透過想像和命名“認識”連綿起伏的峰群、記住河上的湍流和淺灘,於是,這個大自然實驗室才終於從文化地理上變成了人類的家園,人們在田間、房舍和路邊生活和休憩,並將這個在大自然實驗室形成的寶石礦藏命名為“山水”。
山水一詞,不是群山與河流的疊加,它是一種經年累月形成的文化認知,所以,山水甚至是一種人化的自然,它幾乎無法翻譯成另一種語言,當山水以人化的力量取代了自然的顯形,逐漸的,那個古老的自然便謙遜的退隱於人類的活動之後,由於人的心智和意識的再度構建,萬事萬物開始擁有了屬性和類別,到此,自然實驗室開始演化成了人類的文化實驗室。
當時光來直到約一千五百年前的某一天,也許在某一時刻,有一個叫青原行思的禪師若有所思的喃喃自語,他好像在對著眾人說:“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然後他彷彿捫心自問:“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終於,似乎他用無聲的心語向著山水的大地傳信:“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
時隔千年之後,人們才有所領悟,青原行思的自語、對話和心語,很可能就是一次心靈覺悟的實驗,當然,它也是一場跨越時空的心靈測試,這場實驗有兩個要點,一個是由文字語言指稱的山與水,這幾乎並不需要驗證,可以想見,青原行思所言之山與水必屬桂林;促使這場心靈實驗的實驗室當然也必然非桂林山水莫屬,於是,由“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構建的文字山水,實際上可擴展為人類心智世界再造自然世界的一切可能性,也展示出人心再造世界的廣度和深度。
從地質年代的大自然實驗室鍛造出來的寶石礦藏,到延續千年的文化實驗室滋養出來的桂林山水,其實,這一場實驗一直都在持續著,不過它從隱形的自然選擇轉換到我們的人類祖先啟動的文化實驗、再延續到現在的我們,如今,這場歷時千萬年的實驗似乎邁進了一個全新的階段——今天,我們將這場實驗的內容命名為藝術,合併為“實驗藝術”之意。
這是一場以藝術為名的實驗,從共時性上,本次實驗藝術的實驗仍然發生在桂林,在這個山水連綿的歷史悠久的實驗室之地——廣西師範大學美術學院實驗藝術系邀約同行們共同來參與最新的藝術實驗。從歷時性上,實驗藝術又以大自然的“地質和生物實驗”為脈絡;以傳統山水的文化實驗室為資源;以當代的信息技術革命為入口,探索藝術實驗的任何可能性。
如此,從這個意義來說,青原行思的三重問答將再次浮現出來,成為打開當代的藝術實驗室的聲控密碼。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實驗藝術的實驗室之門應聲而開……
—— 馮原
策劃
石向東、陳毅剛、劉憲標、邱麗萍
學術主持
馮原
學術委員會主任
武小川、白小軍、宮林、李洪波、黃月新、向先孟、陸麗娟、韋廣壽
學術委員會主任
胡建強、劉慶元、蔡富軍、王軍、張丹、劉成、周曉霞、劉瑩
展覽執行
李露、梁旭才、王磊、鄭小龍
主辦單位
廣西師範大學
廣西美術家協會
桂林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
承辦單位
廣西師範大學美術學院
桂林美術館
協辦單位
廣西師範大學學生工作部(處)
廣西師範大學研究生工作部/研究生院
廣西師範大學科學技術處
廣西師範大學社會科學研究處
桂林市美術家協會
展覽時間
2022年11月5日 (北京時間)
展覽地點
桂林美術館(桂林市七星區自由路)
展覽現場直播
展覽海報
Comments